
為貫徹落實省、市、區委關于開展“三服務”活動的部署安排,做實做細做深臨安區“三服務”工作,推動活動見人見事見效,臨安區農業農村局主動服務,多措并舉,積極促進果農增產增收,相關案例已由臨安區“三服務”活動協調督查辦公室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推廣。 近年來,臨安區於潛鎮扶西村大力發展水果產業,全村共有水果種植面積100余畝,品種有葡萄、柑橘、櫻桃等,總投資近400萬元,是該村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新的亮點,也為村集體增加了一定的收入。但由于缺乏產業發展規劃,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,種植管理水平相對落后,再加上銷售渠道傳統,導致種植效益偏低,產業發展滯緩,嚴重影響了該村村民的增產增收。 臨安區農業農村局在“三服務”活動走訪中了解到上述情況后,主動對接,多措并舉解難題。 
一是深入調研繪藍圖。由局領導、產業首席專家、相關科室和業務部門負責人等12人組成專家團,先后3次深入該村調研,走訪村民10戶,收集并解決了產業中的困難與問題11條,還與村委及村民代表共同謀劃了一幅品質優先、凸顯特色、以農促旅、以旅帶農的現代農業發展藍圖。 二是組織培訓強技能。組織開展水果種植、管理技術培訓、電商銷售技能培訓等培訓3次,邀請扶西村重點果農10余人參加。通過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水果種植、管理、儲運、銷售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和對示范基地的實地考察,加強果農的產銷技能。 三是實地指導傳技術。派駐水果專家深入基地蹲點服務2次,手把手向果農示范和傳授水果種植、管理技術要點,例如,在果農周力的獼猴桃基地,專家現場指導獼猴桃搭架要點;在果農溫根良的桃子基地,專家現場示范桃樹剪枝和套袋技術。通過這些實地技術演示,鞏固他們的培訓成果。 四是項目對接穩生產。結合基地實際情況,為扶西村配套了果園基礎設施建設、機械化設備引進等項目3個,投入政策資金超50萬元,指導基地修建聯動大棚3200m2,澆筑主干道路面500m2,完善排灌設施1000m,并購置先進的機械化設備2套,有效節約生產成本,促進增產增收,確保產業科學、健康發展。 目前,扶西村水果基地機械化管理每年能降低用工成本300余工,減少人員開支6萬元,設施栽培和科學管理能促進水果增產10%以上,并且品質有保證,優良水果通過多種渠道銷售有效增加了農民20%以上的收入。通過臨安區農業農村局和扶西村的共同努力,扶西村每年能節本增效30余萬元,制約水果產業發展的瓶頸得到了有效的解決,村民也對發展水果產業充滿了期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