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生產,一頭系著農民的“錢袋子”,另一頭牽著市民的“菜籃子”“米袋子”。近年來,蕭山區以綠色生態為引領,以精品高效為導向,加快傳統農業轉型步伐,發展具有蕭山特色的都市型現代農業。近期更是出臺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,助力現代農業發展。 科技來助力 農業插上“數字”翅膀 原先高大上的“物聯網+”設施農業裝備,如今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蕭山的農業生產基地。在靖江街道杭州禾美健蔬菜專業合作社,這里的農作物正享受著智慧化設備?!拔覀儸F在用溫室監控與數據管理系統全程監控大棚,智能組合調控溫度、濕度和光照等農作物息息相關的數據,存活率高達90%以上?!必撠熑宋簢鴳c說,能有這樣的成效,全靠大棚內的管理系統,它可以24小時全方位無死角監控棚內情況,而且,可以自動設置最適宜的作物生長環境。 眼下,像禾美健這樣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企業,蕭山已有不少,種養面積達4000余畝,智能大棚應用面積達27.78萬平方米,實現無人機飛防植保面積6萬余畝。 不僅是生產的智能化,銷售也實現可追溯。在杭州舒蘭農業生產基地里,工作人員正在將白菜、番茄、花菜等時令蔬果進行分袋包裝,并貼上二維碼標簽。消費者購買這些產品后,只要打開手機掃一掃,蔬果的產地、施肥時間、采摘時間、農藥殘留情況一目了然。 從標準應用全方位、質量管控全流程,到品牌品質引領全域化,蕭山的綠色品質農業建設成為“主流”,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,也保障了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 在蕭山最新發布的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中,“數字農業”是一個關鍵詞。該區鼓勵農業生產數字化改造,對實施智能化控制、農業遙感、物聯網應用等項目,以及實施農機化示范推廣項目、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農業經營主體等都給予一定的補助。同時鼓勵發展“互聯網+”農業經濟,積極打造線下體驗、線上購物的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,開展“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示范點”建設,發揮“互聯網+零售”優勢,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,讓蕭山的農產品通過網絡,飛向更遙遠的地方。 “產區”變“景區” 融合發展正當時 前不久,2019年梅里方柿節在臨浦鎮橫一村舉行,火紅的方頂柿掛滿枝頭,熱熱鬧鬧地迎接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賓客。摘柿子,品柿子,看表演,嘗特色美食……一系列豐富的體驗活動,也讓游客們直呼過癮。初步統計,短短幾天的方柿節,讓這座臨浦西南角的小山村人氣爆棚,接待游客達5萬人次。 從進化梅花節,到河上豐收節,再到梅里方柿節,蕭山區利用鄉村獨特資源,立足于本地特色農產品和民俗文化,舉辦農事節慶活動,吸引都市居民到鄉村“回憶鄉愁”, 形成“網紅效應”,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和農產品銷售,鼓足了農民的腰包。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,從“賣產品”轉向“賣風景”,蕭山農業產業正在嘗試走出一條融合發展之路。 目前,蕭山區正按照“基礎設施完備、產業融合發展、產品綠色生態、服務功能齊全、經濟效益良好、輻射效應明顯”的要求,好中選優、優中選精,在產業面積200畝以上并符合其他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中培育一批區級“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”,讓“農田”變“工廠”,“勞作”變“體驗”,“產區”變“景區”,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、文化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。 (蕭山區農業農村局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