秸稈垃圾是農村最為常見的垃圾之一,也是最難及時有效得到處置的垃圾之一。在杭州錢塘新區,每年種植的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大豆超過6萬畝,這些農作物豐收后,將產生成上萬噸的農作物秸稈。 錢塘新區一直以來探索嘗試多種模式破解秸稈處置難題。例如義蓬街道早在2014年就按照當時區級相關補助政策,在養殖場地附近就近就便建立起兩個秸稈粉碎場地,一方面解決了種植戶的秸稈處理難題,另一方面解決了養殖戶的“飼料”來源難題,實現了秸稈處理和農戶養殖的“雙贏”。2016年,養殖大戶逐漸減少,義蓬街道又引進了小型秸稈粉碎機,按照“秸稈還田”就地利用的理念,在村級垃圾中轉站對其進行粉碎處理,作為堆肥利用。 2018年,新區出臺《關于建立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機制的通知》,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。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工作。全面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宣傳教育,在春夏季收割前,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高密度的秸稈禁燒宣傳,公開舉報渠道,廣泛發動群眾監督舉報秸稈焚燒現象。二是建立完善巡查機制。建立區街村三級網格化巡查機制,成立禁燒巡查隊伍,明確巡查責任,督促落實村級巡查,并做好巡查臺賬記錄。 三是強化監管處罰力度。按照“屬地管理,分級負責”的原則,在容易發生秸稈焚燒的區域和時段,組織開展重點巡查和應急處置工作,堅決制止秸稈露天焚燒行為。對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業企業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露天焚燒秸稈的,一經查實,直接取消當年度各類政策補貼。四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。在原有秸稈還田政策基礎上,由各街道為主體引入秸稈利用社會力量,爭取區級財政專項經費支持,加快秸稈收儲網格化建設,拓寬秸稈回收去向渠道,逐步實現秸稈資源的充分綜合利用。 同時,新區落實做好秸稈資源臺賬制度建設,2019年錢塘新區全域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.18%。錢塘新區將不斷探索新模式,確保農村秸稈垃圾處置難題得到有效破解。 |